

當你在搜尋「曼陀羅」時,心裡想的,可能跟跳出有毒植物警告的搜尋結果不太一樣。
是的,在中文世界裡,「曼陀羅」這個詞同時指向一種有毒的植物(Datura),以及我們這裡要深入探討的、那種充滿對稱與細節的圓形藝術圖騰 (Mandala)。
如果你是想尋找後者——那種能帶來平靜、專注,並被廣泛應用於靜心、藝術治療與個人探索的「曼陀羅」,那麼你來對地方了。這篇文章,正是要帶你深入 Mandala 的世界。
曼陀羅・Mandala圖騰,一個蘊含深遠文化與靈性象徵的藝術形式,自古以來便是冥想和治療的重要工具。以其獨特的對稱性和複雜性,引導創作者或觀賞者進入深層的自我察覺狀態,是宇宙完美對稱和深邃內在世界的映照。
在這些迷人圖案中,每一線、每一形既是藝術的創作,也是尋找內心平靜的探索。本文將帶您一探曼陀羅的神祕面紗。

什麼是曼陀羅?
Mandala(曼陀羅)一詞,源自古印度的梵語,意思是「圓」或「中心」。但它所承載的意義,遠遠不只是一個幾何圖形。
更精確地說,曼陀羅是一幅「宇宙藍圖」,一個微縮的宇宙模型 (Cosmogram)。
在許多古老的文化與靈性傳統中(不僅限於我們熟知的佛教和印度教),這個神聖的圓,被視為宇宙秩序、生命結構、乃至神聖智慧的具象化。它不僅僅是「畫」出來的,更是一種「真實的顯現」——將抽象的哲學、無形的世界,透過對稱、結構化的方式,呈現在你我眼前。
從古印度吠陀時期的儀式祭壇,到北美原住民的療癒沙畫,都能看到類似的概念。它們都透過一個神聖的空間,試圖連結內在自我與外在宇宙的秩序。
因此,當我們在創作或觀想一個曼陀羅時,其實也是在進行一場內在的探索。我們透過這個「宇宙的縮影」,觀照自身的內心,重新整合內在的秩序,並與那更宏大的生命能量產生共鳴。
曼陀羅的設計極為多樣,從簡單的圖案到複雜的圖像都有,但它們通常都有一個中心點,並且從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狀對稱展開。這種結構象徵著宇宙的秩序和和諧,也反映了從個人心靈中心向外延伸到整個宇宙的連接。
在視覺藝術方面,曼陀羅作為一種藝術形式,經常出現在沙畫、壁畫、紙上繪畫甚至建築裝飾中。在靈性實踐中,曼陀羅的創建和冥想被認為有助於穩定心靈、促進內在和平以及與宇宙的深層聯繫。
近年來,曼陀羅也因其心理治療價值而被廣泛採用,許多人通過繪畫或著色曼陀羅來放鬆心情、減輕壓力。這種做法不僅促進了個人的創造力,也幫助人們達到一種冥想和寧靜的狀態。
曼陀羅圖騰的特色
- 圓形與中心: 曼陀羅通常以一個核心點為中心,周圍環繞著各種圖案。這個核心點通常代表著宇宙的中心、神性的存在、個人的內心深處或重要的精神原則。
- 對稱與平衡: 曼陀羅的圖案常常是對稱的,有著嚴謹的幾何構造。這些對稱性和平衡表現出生命和宇宙的和諧與穩定。
- 細節豐富: 曼陀羅的圖案往往細節精細,有的甚至富有深遠的象征和含義。也可能包含一些常見的宗教或精神元素,例如蓮花、太陽、月亮等。
- 重覆性: 在曼陀羅中常常能見到重覆性的元素或圖案。這種重覆性在闡明生命的循環,宇宙的永恒等主題時尤為重要。

曼陀羅的創作與表現形式
曼陀羅的創作由內向外展開,通常以同心圓為基本結構,根據不同的創作方法,會使用各種不同的媒材。以下是兩種常見的曼陀羅表現形式:
|線構曼陀羅|
線構曼陀羅以線條為主要構成元素,通常包括複雜的幾何圖案和線條組合,注重以連綿的線條繪出對稱的圖案,展現出一種流暢且連貫的美感。通過筆觸的轉折與線條的疊加,畫者可以表現出無限層次的細膩圖案,使整體畫面看起來如流水般平滑、流動。

|點點曼陀羅|
點點曼陀羅則是利用一個個圓點構成層次豐富的圖案。通過大小不同、排列均勻的點組合,創作出獨特的立體效果。這種創作方法主要使用壓克力顏料,通常為彩色作品,通過豐富的色彩層次和細節來增強視覺效果。

“圓”本身是極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形象,它象徵著圓滿與和諧。在繪製與欣賞曼陀羅的過程中,既能創造出美麗的作品,也能讓人感到放鬆和愉悅,為現代繁忙的生活帶來療癒的效果。這些不同的曼陀羅創作方法各具魅力,無論是線條的精細還是點描的細膩,都能夠帶來獨特又美好的藝術體驗。
曼陀羅與禪繞畫的不同?
很多人會把曼陀羅和禪繞畫搞混,這很正常。畢竟它們都涉及重複的圖樣,也都能在創作過程中帶來不可思議的平靜與專注。
但其實它們的內在核心與創作哲學,其實有著本質的區別。
與其用大段文字讓你費力尋找答案,不如直接看這個表格,你會立刻明白它們各自的靈魂所在。
參考文章:什麼是禪繞畫?
比較維度 | 曼陀羅 (Mandala) | 禪繞畫 (Zentangle) |
---|---|---|
歷史起源 | 追溯至數千年前的古印度,是古老的靈性傳統與象徵。 | 始於 2004 年的美國,由 Rick Roberts 與 Maria Thomas 共同創立的現代繪畫方法。 |
核心精神 | 向內探索、尋求完整。 是宇宙觀的縮影,強調通往中心、與神聖連結的靈性旅程。 |
活在當下、享受過程。 強調「凡事皆有可能,一次一筆畫」,透過結構化圖樣達到放鬆與專注。 |
創作形式 | 有意識的建構。 通常由中心點向外擴展,追求對稱與平衡,可使用尺規輔助,色彩有其象徵意義。 |
無預期的驚喜。 在限定範圍內繪製抽象圖樣 (Tangles),不預設結果,強調「沒有對錯,不使用橡皮擦」。 |
療癒應用 | 偏向深層的自我整合與靈性探索,有助於釐清內在混亂,找到生命秩序感。 | 偏向日常的情緒舒緩與壓力釋放,能有效提升專注力、降低焦慮感。 |
1. 歷史與起源
曼陀羅 :
曼陀羅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藝術形式,其起源和宗教根源可追溯到幾世紀前的印度。梵文中的“曼陀羅”意指“圓形”和“神聖中心”,象徵著宇宙的完整性和無限性。最初,曼陀羅主要被用於宗教儀式和冥想,尤其是在佛教和印度教中,它被視為宇宙或神聖領域的象徵,能幫助提升靈性與集中注意力。
在現代,人們提到曼陀羅,主要指的是由圓形構成的圖像和藝術。如今,它也以藝術治療、個人成長和創意娛樂的方式融入我們的生活中。
禪繞畫 (Zentangle):
禪繞畫是一種近20年來由美國夫婦Rick Roberts與Maria Thomas發現並定義的創作方式。詞中的“禪 (zen)”指的是專注且放鬆的狀態,而“繞 (tangle)”代表的是容易重複繪製的禪繞圖樣。投身於畫圖樣的每一筆畫,可以帶來放鬆和愉悅的感覺,同時創作出美麗的作品,這就是禪繞畫的核心精神。
2. 創作形式
相似之處:
曼陀羅與禪繞畫都是抽象的藝術形式,這些藝術形式鼓勵創作者不設預設結果,專注於當下。創作過程中,可以隨意轉動手中的媒材,沒有方向的限制,也沒有所謂的對錯,亦無需互相比較。這樣充滿彈性的創作方式,讓每一個想畫畫的人都能體驗創作的自由和樂趣,並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。
曼陀羅的創作特色:
曼陀羅的創作過程主要集中在“圓”的堆疊與發展。不論是線條形式的曼陀羅,還是色彩、點點狀,甚至結合心理探索的曼陀羅,其創作方式通常由一個中心開始,並一圈圈地向外繪製,最終形成豐富圓滿的圖樣,並且可以使用尺規來輔助。
禪繞畫的創作特色:
禪繞畫的創作主要依靠分解成有次序的元素筆畫的『禪繞圖樣』,這些圖樣使學習者易於練習。創作禪繞畫時,標準用紙通常是約9×9公分的正方形紙磚,作品未必是圓形的,且通常不鼓勵使用尺規。
3. 可以在曼陀羅裡面畫禪繞圖樣嗎?
當然可以。在曼陀羅創作中不限制使用何種方法。如前所述,也有以色彩為主的曼陀羅,或使用不同媒材創作的曼陀羅(如水彩、壓克力、點點曼陀羅等)。線構曼陀羅旨在教授如何以線條構築精緻的曼陀羅,至於其中的細節和線條中包含什麼元素或禪繞畫圖樣,創作者可以自由發揮。
4. 認證形式
線構曼陀羅:
『線構曼陀羅藝術師資培育課程』由繪花藝術學院設計與舉辦,是一套從零開始的線構曼陀羅繪製技法課程,旨在培育有志以此教學方法來授課的老師,也適合想深入探究曼陀羅精髓的朋友。
課程中,不僅教授繪製精緻曼陀羅畫的技法,還分享元素應用、多元加強技巧與創作訣竅。雖然曼陀羅通常需要尺規輔助,該課程也教如何不用尺規即可輕鬆繪製出冥想曼陀羅。兩天的課程中除紙張上的平面練習外,還包括彩色織品創作,教授如何讓豐富色彩與精緻線條完美結合。
立體水玉曼陀羅:
『立體水玉曼陀羅指導師培育課程』同樣由繪花藝術學院設計與舉辦,是一套從零開始的「點繪」曼陀羅技法課程。它的目標是培育專業指導師,也非常適合想透過精緻手作來靜心、並探索色彩療癒的朋友。
課程中,不僅系統性地教授渾圓飽滿的點繪技巧,更分享如何運用色彩創造出「漸層感」,以及讓作品呈現如寶石般晶透質感的獨家「立體」與「鏡面」處理訣竅。
有別於一般的點繪曼陀羅,此課程更專注於細節的精雕細琢,將看似複雜的立體視覺效果,拆解成一套人人皆可上手的系統化練習,讓學員在重複的點繪動作中,同時達到技巧的精進與內心的平靜。
以上兩堂師資培育課程,不僅教授創作技法,也分享教學細節與實務經驗。完成培育訓練後,參加者能夠用這套方法開設體驗課和工作坊,並被授權開設該師資課程,使用繪花藝術學院提供的教案與不定期更新的專屬師資補充資源
禪繞畫:
禪繞畫教師認證由美國Zentangle Inc.及其授權公司舉辦,為期四天的認證活動,旨在讓參加者完整認識禪繞畫及其背後的精神理念。此活動適合想更深入了解禪繞畫,或是未來想教授這一藝術形式的朋友
簡單來說,可以這樣理解:
-
曼陀羅 是一趟有目的地的深度旅行,你沿著地圖(結構),最終要抵達內在的聖殿(中心)。
-
禪繞畫 則像一場沒有目的地的悠閒散步,你享受著沿途的每一筆風景(圖樣),最終收穫的是過程中的那份寧靜。
兩者沒有好壞之分,都是極佳的靜心工具。了解它們的差異,能幫助你根據當下的身心需求,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條路。
▌FAQ
完全沒問題。曼陀羅的美在於它的彈性與片段式創作特性。即使你只有 15 分鐘,也可以先畫一圈簡單的幾何,再下一次繼續。很多學生會利用通勤、睡前、週末片刻來完成一幅作品。與其「畫完一幅畫」,不如想像成「每天與自己相處一下」。
可以。曼陀羅被許多心理治療師與藝術治療師運用,作為自我探索的工具。你的圖案選擇、顏色偏好、筆觸流動,其實都反映你當下的心理狀態。有時你會畫出一些「你不知道你正在思考的東西」,這就是潛意識的投射。長期創作曼陀羅能幫助你更認識情緒模式、自我狀態與內在渴望。
非常適合。兒童畫曼陀羅不僅能訓練專注力、手眼協調,更能透過穩定的圖形讓情緒安定。
孩子在描繪對稱結構、重複圖案的過程中,會自然進入專注狀態。這種專注不需要強迫,而是透過「重複」與「節奏」引導孩子進入一種平靜、規律的心理節奏。對於有過動、焦慮、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來說,是很有幫助的非藥物介入方式。
另外,曼陀羅的幾何性,讓孩子在遊戲中發展「圖像邏輯」與空間規劃能力。他們會學習如何安排圖案位置、理解圓心對稱、分割、組合,這些都是建構數理邏輯的基礎能力。
完成一幅曼陀羅作品會給孩子極大的成就感。尤其是他們發現自己能畫出「對稱、漂亮」的圖形時,會對自己的手部控制力、色彩搭配力產生信心。這種內在動力會延伸到其他學習與生活中。
當然可以。除了常見的紙本與壓克力顏料,很多人也會在木頭、布料、石頭甚至陶瓷上創作曼陀羅。你也可以結合金箔、金粉、金屬筆、墨水、炭筆等,創造出不同質感。越玩越自由,也是曼陀羅的魅力之一。
你可以考慮參加師資課程,系統學習教學結構、指導技巧與課程設計。透過分享曼陀羅的創作流程與體驗,你可以開設工作坊、帶領小班教學。我們的學員中已有不少人透過這門技術發展成副業或品牌。
完全正常,而且其實「不完美」才是曼陀羅的美。許多創作者起初都想畫得很對稱、很工整,但逐漸會發現——有些偏移、些微差異,反而讓整幅畫更有生命。曼陀羅不是畫給別人看,而是與自己對話的方式。
可以,而且是很棒的情緒記錄方式。你可以依照當天的心情選擇不同顏色或圖樣,無需拘泥於結構完整。長期觀察自己的創作,也是一種溫柔的情緒整理。
長時間畫細節時確實需要注意用眼習慣。建議每 20 分鐘就休息一下眼睛,眨眼、望遠、起身走動都是好方法。使用眼睛舒服的照明與高質感畫紙,也能減輕疲勞。
兩者皆可。初學者通常會先依照範例圖樣或格線創作;但熟練之後,可以自由組合、延伸設計圖案。許多高階學員甚至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與個人符號。

接收莎拉的私人信
最新的課程訊息、新知分享
熱騰騰搶先看!